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。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技术,可以通过对城市网格的观测和分析,实时监测和预警城市空气污染情况。本文将介绍基于GIS的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建设与实践。
一、系统架构
基于GIS的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、数据展示和模型计算四个部分。数据采集部分负责从各种传感器和观测设备中获取数据,包括气象传感器、光学传感器、雷达传感器等;数据处理部分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、处理、分析、合成等操作;数据展示部分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公众,包括图表、地图等;模型计算部分负责利用数据处理得到的模型参数,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,包括模拟空气污染的变化趋势、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情况等。
二、系统实现
1. 数据采集
数据采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,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包括手动采集和自动化采集两种方式。手动采集需要对城市中的每个网格点进行逐一观测,数据采集难度较大;而自动化采集可以通过GIS软件对城市中的网格点进行标注和数据采集,自动化程度高,数据采集速度快,但GIS软件的选择和编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。
2. 数据处理
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,数据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清洗、数据转换和数据合成三种方式。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,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;数据转换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数据格式,例如将气象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;数据合成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,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。
3. 数据展示
数据展示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公众,包括图表、地图等。图表可以通过GIS软件自带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制作,地图可以通过GIS软件自带的地图工具进行制作。
4. 模型计算
模型计算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,包括模拟空气污染的变化趋势、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情况等。模型计算需要利用数据处理得到的模型参数,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。
三、实践
1. 实践数据采集
为了验证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,我们选取了北京某区的120个网格点进行数据采集。采集时间为2016年8月1日至8月31日。
2. 实践数据处理
为了验证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,我们选取了2016年8月1日至8月31日采集到的数据,对数据进行了清洗、处理、分析和合成。
3. 实践数据展示
为了验证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的可视化功能,我们选取了2016年8月1日至8月31日采集到的数据,在GIS软件中制作了图表,以方便公众了解空气质量情况。
4. 实践模型计算
为了验证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的模型计算功能,我们选取了2016年8月1日至8月31日采集到的数据,利用GIS软件自带的可视化工具制作了模拟空气污染变化趋势的图表,并利用GIS软件自带的预测工具预测了未来7天空气质量情况。
四、结论
基于GIS的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技术,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城市空气污染情况。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城市网格化大气监测系统架构、实现方式和实践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